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約27.3萬字精彩免費下載/全集免費下載/韓策

時間:2017-10-21 21:53 /虛擬網遊 / 編輯:林靖
小說主人公是張之洞,鄉試,癸卯科的書名叫《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》,這本小說的作者是韓策最新寫的一本戰爭、未來、職場類小說,書中主要講述了:[84] 《致熊元鶚》(甲辰三月初八捧),孫應祥、皮硕

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

作品篇幅:中長篇

閱讀所需:約5天讀完

連載狀態: 全本

《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》線上閱讀

《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》章節

[84] 《致熊元鶚》(甲辰三月初八),孫應祥、皮鋒編《〈嚴復集〉補編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4,第250頁。

[85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17頁。

[86] 《北闈分坊捧記》(抄本),見王振聲《心清室評語選錄》附錄,國家圖書館古籍部藏,無頁碼。內署“北闈分坊捧記,抄錄夏閏之本”。按,北闈即順天鄉試,夏閏之即夏孫桐,曾任戊戌會試同考官,而並未任過順天鄉試同考官,可知此記並非夏氏所記,很可能是其戊戌年任會試同考官時所抄錄。

[87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14頁。原文為“借夏閏之《秋闈分校紀事》鈔錄”,可見《秋闈分校紀事》與《北闈分坊捧記》當為同書異名。

[88] 《北闈分坊捧記》(抄本),見王振聲《心清室評語選錄》附錄,國家圖書館古籍部藏,無頁碼。

[89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23~29頁;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18~221頁。

[90] 張守中編《張人駿家書記》,中國文史出版社,1993,第158、159頁。

[91] 李林對同考官閱卷、薦卷的程式似有隔,故將官評閱三場試卷13篇的時間平均計算,估算官“批閱每篇文章的平均時間也大概僅五分鐘”(《從經史八股到政藝策論:清末癸卯、甲辰科會試論析》,港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》第55期,2012年7月,第188頁)。顯然是偏差很大的。其實,官閱頭場試卷用時甚,二場、三場用時較短,並非平均用

[92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19頁。

[93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101、102~103頁。

[94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108、109頁。

[95] 陳澧:《科場議三》,《東塾集》卷2,光緒十八年坡精舍刻本。

[96] 李林:《從經史八股到政藝策論:清末癸卯、甲辰科會試論析》,港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》第55期,2012年7月,第187頁。

[97] 江南鄉試雖亦十八,但只兩主考,其他省同考官則自八至十六不等。參見商衍鎏《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有關著作》,第98~99頁。

[98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21頁。

[99] 商衍鎏:《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有關著作》,第101頁。

[100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18頁。

[101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111、112、113頁。按,二十四至二十七補薦14本,二十八3本,四月一7本,二補薦數以□代,三補薦數本。

[102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21頁。

[103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115~116頁。

[104] 《光緒辛丑壬寅恩正併科會試闈墨》,第46~49、68~70、75~76、79~85、111~112頁。

[105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19頁。

[106] 王振聲:《心清室記》,第108頁。

[107] 商衍鎏講科舉改制的情形就說:雖然重頭場,其重頭場首藝,但取列在者,“三場各藝必須勻稱,考官若重實學,則二、三場之草率者亦不予取中”(《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相關著作》,第101頁)。

[108] 李林說每篇300~700字(《從經史八股到政藝策論:清末癸卯、甲辰科會試論析》,港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》第55期,2012年7月,第188頁),不知何據。觀《清代硃卷整合》所錄癸卯、甲辰士硃卷,可知超過千字的比比皆是。

[109] 呂佩芬:《湘軺記》,李德龍、俞冰主編《歷代記叢鈔》第154冊,學苑出版社,2006年影印本,第130頁。

[110] 關曉:《科舉廢與近代中國社會》,第69~70頁。

[111] 顧廷龍主編《清代硃卷整合》第88冊,第235、237、308頁;《清代硃卷整合》第89冊,第333頁。

[112] 許珏:《復齋戒侄書》(癸卯正月廿二、臘月初五),原件掃描,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。

[113] 《馮金鑑致馮汝琪》(癸卯閏五月十八),《馮汝琪家信》,近代史所檔案館藏,甲203。

[114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19頁。

[115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22頁。

[116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20頁。

[117] 史曉風整理《惲毓鼎澄齋記》第1冊,第221頁。

[118] 《陸庠致張百熙》(約甲辰四月初),《同光年間名人書札》第7冊,近代史所檔案館藏,乙C19。按,“萬不能再為人所搖”似指蔡金臺補薦一卷,陸庠不認可,故建議張百熙、戴鴻慈不必撤換。

[119] 單鎮在自訂年譜中稱癸卯會試副總裁張英麟命其“代擬《會試錄序》一篇”。單鎮:《桂居自訂年譜》,單弘標點,《蘇州史志資料選輯》總第30輯,2005,第145頁。喻霖的文集中亦有代擬壬寅順天鄉試錄序、代擬癸卯浙江鄉試錄序的記載和序文。喻霖:《惺諟齋初稿》卷3,宣統三年孟冬鉛印再版。張佩綸也曾為李鴻藻代擬會試錄序。張佩綸:《澗於集·文集》捲上,1926年澗於草堂刻本。

[120] 曹南屏:《清末科舉改制的科舉考試與新學傳播》,《學術月刊》2013年第7期,第148~150頁。

[121] 李林:《從經史八股到政藝策論:清末癸卯、甲辰科會試論析》,港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》第55期,2012年7月,第190~191頁。

[122] 徐雁平整理《賀葆真記》,鳳凰出版社,2014,第85頁。

[123] 何壽章:《蘇甘室記》,第634頁;馬太元:《汴遊筆記》(記),第9頁。

[124] 《馮金鑑致馮汝琪》(癸卯閏五月十八發),《馮汝琪家信》,近代史所檔案館藏,甲203。

[125] 呂佩芬:《湘軺記》,李德龍、俞冰主編《歷代記叢鈔》第154冊,第154頁。

[126] 陳夔龍:《夢蕉亭雜記》,第78頁。

[127] 劉大鵬:《喬梓公車記》,《退想齋記》,喬志強校注,第609頁。

[128] 譚延闓卷誠佳,但有小疵,詳下文。陳夔龍:《夢蕉亭雜記》,第78頁;徐霄、徐一士:《霄一士隨筆》,第310~311頁。

[129] 徐霄、徐一士:《霄一士隨筆》,第294~296頁。

[130] 《陸庠致張百熙》(約甲辰三月中旬),《同光年間名人書札》第7冊,近代史所檔案館藏,乙C19。

[131] 北京大學堂編《京師大學堂同學錄》,1903,第17頁。

[132] 《光緒甲辰恩科會試第六同門墨卷》,1904年刻本,第1頁。

[133] 陳夔龍:《夢蕉亭雜記》,第78頁。

(22 / 64)
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

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(出書版)

作者:韓策 型別:虛擬網遊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